最小的廣州美食--炒田螺(3)
最小的廣州美食--炒田螺(3)
早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食它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
所以有廣州人記得,秋日傍晚,吃罷晚飯去稻田里撿田螺,一個晚上可收獲幾斤,足夠吃幾頓。田螺須在清水養幾天方能吐盡肚里的泥,常常蹲在水盤邊觀察盤里的田螺,也曾惡作劇地碰碰它們的觸須,看看它們的驚慌失措。紫蘇和田螺自是絕配,幾天過后,冷油熱鍋,配上蒜蓉紫蘇,田螺出鍋,滿屋清香。爸爸通常來杯小酒,兄弟倆通常吃得滿手滿嘴是油,那個鮮美,自難形容,飯量大增那是必然,甚至聽著吮吸田螺的聲音也是樂章。
在廣東的一些山區丘陵地帶的山溪水里,還生長著一種“山坑螺”,體小且黑,尾部特別長。山坑螺的肉質由于生長在山溪水流中,味道也特別好;紫蘇炒山坑螺、山水豆腐,豆豉蒸山坑魚,是廣州從化、增城一帶的“名吃”。養幾天的時候,心細的人家甚至還用小刷子一個一個地將田螺的外殼的泥巴刷洗干凈,說是衛生。浸泡時還要加把最好生銹的菜刀在水中,說是田螺泥巴吐得快。
懷孕的女人嘴最饞,突然就會想念起“嘬田螺”
吃田螺還有些別的地方找不到的記憶,有個部隊的干部回憶–––1977年夏天,我老婆懷了我兒子。懷孕的女人嘴就饞,突然想念起“嘬田螺”!
在部隊大院里有規定,釣魚是不允許的,但沒說摸田螺不行,于是在一個炎熱的中午,我穿了條部隊“大褲衩”,拿著那個部隊特有的“黃臉盆”下了水。只用了一個鐘頭,居然就摸到了兩大盆田螺!
過了三天,養得差不多了,我招了我們部隊和老婆醫院的一伙廣州兵來家吃田螺。花了兩個鐘頭,足足炒了三大鍋!吃了一地的螺殼不說,還要用大盆小缸把剩下的田螺“捎回去”,說是給沒來的弟兄姐妹們“過把嘴癮”!盡管大家對田螺的美味贊不絕口,可是對我,卻是炒田螺“嘩啦嘩啦”的聲音!差不多三十年了,那個“嘩啦嘩啦”的聲音,到現在,一直還在我的耳朵里“嘩啦”。
故事傳到一個在1990年懷孕的女士耳中,她驚訝:“我那時妊娠反應,啥都不想吃。家人鼓勵我想想最想吃什么。一想:炒田螺!”
父親的“高超炒藝”
清明來臨之際是田螺上市的黃金季節,一元人民幣就可買到1500克的活田螺。而菜市場里一字排開的田螺攤位延綿數十米,更是難得看到的景致。因此有人笑稱清明節的前幾天是“田螺開會日”,細細琢磨起來挺有意思的。有人回憶,自己家鄉是中國有名的魚米之鄉,田螺自然是再熟悉不過的水生動物了。家鄉的小河里到處是田螺,小時候,經常和父親一起到小河邊撈田螺。田螺是沒有任何逃跑能力的,只要透過清澈的河水看到它們,把手探到水里就可以輕易獵取。剛開始的時候,都是直接用手來抓取田螺,挺費事的。后來他父親想了一個妙計,將一個細孔網兜綁在竹竿上,再將網兜伸到水底舀捕田螺,一次就能舀到好多的田螺,效率驟然提高。不到半個時辰,就能捕到滿滿一臉盆的田螺。
滿載著勝利品回到家,接下來的任務就由母親負責了。一大鍋的田螺翻炒起來并非易事,只要翻炒幾下就會讓人覺得膀臂酸痛。父親為了減輕母親的勞頓,主動請纓攬下了翻炒田螺的活兒。誰料沒炒幾下,一些田螺被父親炒出了鍋外,鍋沿上、地面上隨處可見田螺的身影。一家人被父親的“高超炒藝”逗得開懷大笑。
田螺就是這樣,它來自泥土,不必人們養育,無償地奉獻人以美味,還帶來無限的歡樂。有人怕田螺有寄生蟲,其實,寄生蟲一般不會寄生在田螺中。萬一有,只要80攝氏度就能殺死,所以,吃主可以完全放心。
重慶市旅行社http://www.isho-honpo.com
以上信息由重慶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整理編輯,重慶海外旅行社在重慶旅行社排名前列,歡迎訪問重慶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了解更多
重慶到廣州旅游,
重慶到廣州旅游必去景點,重慶到廣州旅游路線,重慶到廣州旅游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