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的歷史沿革(1)
南海的歷史同海南島及祖國大陸一樣悠久,南海及其諸島是我國先民最早發現、命名、開發和經營的,歷經數千年特別是秦漢以來,歷代政府對南海及其諸島進行經略、開拓和治理。現有古代漁民曾經居住的遺址、挖掘過的水井、拜神的古廟以及墓碑。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正式掛牌成立,隸屬海南省,為地級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市政府駐西沙永興島。
中國南海的歷史沿革(1)
一、遠古至唐代
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人類“新石器時代”和“漁獵時代”,中華民族已成為世界上最早制造舟船的民族,居住中國南方沿海的先民憑借船只向南海索取生存資料。3000年前的殷周時代,南海沿岸的土著越族就與中原地區開始往來。從那時起,我國漁民便常年不斷地在南海航行和從事作業,并最先發現了南海諸島,詳細記載在一種叫《更路簿》(或《水路簿》)的特殊手抄本中,作為航海指南世代相傳。先秦時代,海南島與南海諸島已內屬中原王朝。
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把全國分為42郡,其中在嶺南地區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這三郡所轄之地,大都瀕臨今南海的北部和西部海域,也就是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海域。
漢: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平定南粵之后,在其地設立了儋耳、朱崖、南海、蒼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儋耳、朱崖兩郡在海南省。東漢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伏波將軍馬援南征時曾至“千里長沙”,即今日西沙群島。在1973年出土于長沙馬王堆漢墓的文物資料,南海海域被第一次標注在漢代地形圖上。
三國: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派康泰、朱應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國,康、朱二使親歷南海諸島部分島嶼,并仔細觀察“珊瑚洲”,所著《扶南傳》是世界上最早科學描述珊瑚島成因的文獻。
晉代:西晉時,裴淵《廣州記》記載了南海的全日潮和半日潮。東晉時,南海郡太守鮑靚定期巡視南海和南海諸島。
南朝:南朝宋國的謝靈運在《武帝誄》中記載,大約在公元410年和411年,宋武帝劉裕“虎騎騖隰,舟師漲海”,與盧循進行了一場戰斗,其主戰場即在其所轄的南海諸島。
隋代:《隋書》記載,公元607年至610年,隋煬帝派常駿、王君政出使赤土國(今馬來半島泰國東南一帶),航程經西沙群島的“焦石山”和南沙群島西側。
唐代:《舊唐書·地理志》記載:振州(今海南省三亞市)的疆域“西南至大海三千里”,顯然,已經包括了西沙群島。《韓昌黎集》卷21記載了唐穆宗時嶺南節度使所管轄的四至范圍,其曰:“隸府之州遠者至三千里,懸隔山海……多洲島。”表明在唐代南海諸島不僅已經成為振州行政區劃的一部分,而且嶺南節度使還對南海諸島實施行政管理。
相關鏈接
足動網 www.zudong.com
以上信息由重慶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整理編輯,重慶海外旅行社在重慶旅行社排名前列,歡迎訪問重慶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了解更多
重慶到海南旅游,
重慶到海南旅游必去景點,重慶到海南旅游路線,重慶到海南旅游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