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灌縣古城旅游景點介紹(4)
都江堰灌縣古城旅游景點介紹(4)
(十七)文廟街
文廟街北起書院街上段,南至幸福路上段,全長334米。清代時名“文星街”,后因緊鄰文廟遂改名文廟街。清代、民國時期本邑名人多居住此街,故多深宅大院。文廟街的業態打造將著重圍繞文化產業方面開展,打造主題會所、主題院落及文化產業等。
(十八)書院街
書院街北起文廟門口,南至瑞蓮街口,全長225米,清時,因附近有“岷江書院”而得名。民國時期,灌縣紅十字會醫院遷入,曾更名為“醫院街”。1946年,在書院街中段原“江西會館”開辦灌縣第一所女子初級中學,復又稱“書院街”至今。
(十九)井福街
井福街南起幸福路上段,北至書院街中段,全長325米。街西側有一古井,井水甘甜爽冽,經年清澈不涸,飲者多長壽,居民因井得福,被譽為“福井”,街遂以井名。民國時期,胡姓男子以擔水為業,每天從福井取水,穿行于大街小巷為居民送水,常年如此,街坊人稱“胡擔水”。福井已成老灌縣一絕。
(二十)北街
北街南起書院街、瑞蓮街口,北至北門(鎮安門),清代名北正街,街寬8尺,全長210米。清代灌縣科舉考試曾設考棚于北正街,灌縣私塾童生每年在此會考。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灌縣第一高等小學堂(后更名北街小學)在考棚舊址建立,2008年“5.12”地震后,北街小學遷出,現已建設為紅塔坊商業街區。
(二十一)瑞蓮街
瑞蓮街南起縣署,北與北正街相通,長385米,寬1丈2尺。清代時因建有武圣宮,故名“武圣街”。民國初,武圣街居民賈思徽(前清秀才)宅地池塘內,荷花錯季開出并蒂蓮,鄉人視為天降祥瑞,爭相觀賞,著名書畫家張縉簪等前往臨摹,建坊以記,武圣街更名“瑞蓮街”。1931年,灌縣第一座火力發電廠——“明明發電廠”在此街建成。瑞蓮街有兩小巷,曾為城中居民擔水往來通道,亦名上、下水巷。
(二十二)大觀街
大觀街南起幸福路中段,北與楊柳河街相接,全長391米。因灌縣地處西羌邊地,金元時期以來,朝廷派出機構“行臺”入駐縣署以南街巷,常有大官出入,人稱“大官街”。大官街緊臨楊柳河邊,環境清靜,吊腳樓臨水而建,多四合院。民國二十年(1931年),民國政府將“行臺”官衙拍賣為民宅,后改稱“大觀街”。
(二十三)商業場
商業場位于幸福路中段。民國初年提倡“實業救國”,設“勸業場”于此,場內有官興文等人組建的“懷遠公司”。民國十五年(1926年)知縣葉大鏘改為“商業場”,臨幸福路街面建四層中式木結構走馬轉角樓——“樓外樓”。場內兩側為連底兩層木結構商鋪,其后有“岷江戲園”。1931年,樓外樓上置鐘樓,用于消防報警。“樓外樓”是民國時期灌縣城內的標志性建筑。
(二十四)順城街(即現商業街)
順城街東起東門城墻,西至南橋頭,全長665米。清時名通裕街,因沿古城南城垣修建,故名“順城街”。三泊洞以上稱順城街,三泊洞以下稱半邊街,此街中段觀音堂皂角樹和仰天窩河閘曾為四川省1973年發行的1市斤糧票主圖案。
(二十五)白果巷
白果巷是都江堰古城區的一個有名的小巷,因為巷內長著一棵千年古銀杏而得名。目前,白果巷作為商業步行街進行打造,內設灌縣古城游客咨詢中心,已引入陽光購物、熊貓客棧等商家。
相關鏈接
重慶旅行社排名http://www.isho-honpo.com/
以上信息由重慶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整理編輯,重慶海外旅行社在重慶旅行社排名前列,歡迎訪問重慶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了解更多
重慶到都江堰旅游,
重慶到都江堰旅游必去景點,重慶到都江堰旅游路線,重慶到都江堰旅游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