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三國遺址之旅
劉備祭天的郊天臺;關(guān)羽卓地取水的卓刀泉……武漢也有不少三國的遺址和傳說,讓我們跟著傳說,踏上武漢三國遺址之旅吧!
武漢三國遺址之旅
一、東湖
首先從東湖磨山開始,磨山風景秀麗,空氣清新,郊游踏青,攝影拍照都很合適。
郊天臺也稱祭天臺,位于東湖磨山景區(qū)內(nèi)。傳說赤壁大戰(zhàn)后,孫權(quán)想把劉備誘騙到南徐,再加害于他。在諸葛亮的謀劃下,劉備將計就計,乘船南下。船至武昌,劉備心里不安。趙云等人勸道:“主公,沿途江南美景甚好,我們上岸騎馬散散心吧。”于是劉備一行人騎馬來到了今天的東湖,沿途觀花賞景,不覺來到一座山下。突然一陣怪風大作,劉備馬失前蹄,摔在地上。劉備大驚,認為這是不好的兆頭,立即棄馬登上山頂。在山頂上,鳥瞰東湖,煙波浩淼,漁歌陣陣,遠處山巒起伏,美景盡收眼底,頓覺心胸豁然開朗。于是在此搭臺祭天,祈求上蒼保佑他此次東行一路平安。
當然,有歷史學家對劉備郊天臺的真實性提出了置疑,認為從禮制文化的角度看,只有天子才能祭天,劉備入蜀之前,并未稱帝,尚不具備祭天的身份。且依當時的形勢判斷,劉備不可能在當時還是荒郊野嶺的東湖“郊天”。盡管眾說紛紜,今天東湖風景區(qū)管理局仍然根據(jù)民間傳說在此修建了一座氣勢磅礴的郊天臺。登臺一望,東湖風景盡收眼底。
從磨山上下來,前往卓刀泉,卓刀泉北臨東湖,東倚伏虎山。東漢末年,關(guān)羽駐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宋代因泉建寺廟,名“御泉寺”,曾是香火鼎盛、游人如織的地方。
【貼士】
現(xiàn)在的卓刀泉附近有華師、體院等高校,訪古的同時也可以去高校感受下校園的青春氣息,如果是晚上還能去逛逛附近的虎泉夜市。
二、蛇山
關(guān)于蛇山,有一些作相關(guān)研究的專家認為,為保衛(wèi)夏口,孫權(quán)在蛇山依山就勢,修筑城墻,并在城西南臨江的黃鵠磯上蓋了一座樓,名曰黃鶴樓。也有小說寫三國時蜀軍與魏軍在蛇山大戰(zhàn),無從稽考。
黃鶴樓是武漢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一般來武漢游覽的人都要登上黃鶴樓,俯瞰武漢三鎮(zhèn)。關(guān)于黃鶴樓的傳說則比較多,也有一些與三國有關(guān)的。唐時,閻伯理在《黃鶴樓記》中轉(zhuǎn)述《圖經(jīng)》的記載,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都說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大臣費祎登仙,駕黃鶴在此憩息,因以為名。
費祎亭就是1993年春,依費祎跨鶴憩于黃鶴樓的傳說而建。亭位于蛇山公園北區(qū),在黃鶴樓東北約70米、白云閣以西214米處的山北坡上。
【貼士】
黃鶴樓開放時間:
4~10月:07:00~18:30
11~3月:07:30~17:30
門票:80元/人
三、龜山
原在武漢市武昌城外江中。相傳由東漢末年禰衡在黃祖的長子黃射大會賓客時,即席揮筆寫就一篇“鏘鏘戛金玉,句句欲飛鳴”的《鸚鵡賦》而得名。后禰衡被黃祖殺害,亦葬于洲上。禰衡墓前幾年再次移至龜山腳下,傳為衣冠冢。
東漢末年東吳功勛卓著的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他獻出家產(chǎn)隨周瑜投奔孫權(quán)。武漢魯肅墓原在龜山南麓,1955年因建長江大橋而移至山南腰,此次拆遷,發(fā)現(xiàn)為衣冠冢。建筑年代無考。
鐵門關(guān),始建于三國時期,據(jù)《明一統(tǒng)志》載:“鐵門關(guān),左倚大別山,右控禹功磯,吳魏相爭,設(shè)關(guān)于此。”從三國時期到唐初的數(shù)百年間,鐵門關(guān)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曾歷經(jīng)多次攻守激戰(zhàn)。
【貼士】
從蛇山到龜山需要經(jīng)過長江大橋,如果興致好,可以徒步走過大橋看看滾滾江水,感受江城武漢。
重慶海外旅行社[www.isho-honpo.com]
以上信息由重慶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整理編輯,重慶海外旅行社在重慶旅行社排名前列,歡迎訪問重慶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了解更多
重慶到湖北旅游,重慶到湖北旅游必去景點,
重慶到湖北旅游路線,重慶到湖北旅游攻略。











